农发种业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8-17

  公司主要业务是农作物种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酒粮等订单农业,化肥贸易以及农药的生产销售。

  公司主营业务的核心为农作物种子业务,产品涵盖玉米、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多种农作物种子,分别由公司所属的河南地神等8家种业子公司开展农作物种子的研发、繁育、生产和销售。公司种业的核心产品是玉米、小麦和水稻种子。

  在研发繁育方面,公司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种子企业合作为辅的模式。公司以常规育种为主,生物育种为辅,在全国主要玉米生态区建立较为完善的绿色通道试验网络,建立区域性小麦和水稻筛选测试平台,构建系统的商业化研发体系。

  在生产方面,公司主要采取委托第三方生产的模式,在种子生产优势基地,按照生产计划与委托种子生产商签订生产合同,约定生产面积、数量、质量标准和价格,由委托生产商组织生产,公司对生产全程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以保证生产的种子质量达到合同约定的标准。

  在营销服务方面,公司采取“公司+经销商+农户”或“公司+种植大户”以及种药肥一体化服务等多种销售模式,开展种子营销服务。公司销售以县级代理为主,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公司在重点优势区域逐步开展大户直销、全产业链农业综合服务。公司与经销商或种植大户签订销售协议,经销商或种植大户按照公司的规定付款提货,公司负责市场维护和全程服务,销售结束后,公司根据年度销售政策与经销商或种植大户进行结算。

  公司近年来新增的酒粮业务与种子业务形成协同增益的效应。酒粮业务主要由公司所属河南地神、山西潞玉开展。公司利用品种、基地、技术、组织等综合优势,以农作物种子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拓展酒粮等专有品种粮订单业务。

  公司化肥贸易业务由所属的华垦公司开展,主要从事用于农业种植的化肥产品进口,产品主要包括高品质复合肥、资源性钾肥、国家扶持的绿色高效特种肥料。华垦公司根据国内市场需求进行采购和销售,并逐步建立自有品牌,持续开展化肥产品试验示范和技术服务指导与推广工作。

  公司农药业务由所属的河南农化公司开展生产经营,主要产品为MEA、DEA、乙草胺原料药、喹草酸原料药和硝基甲苯等,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保证下游客户生产需求。

  种业是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种业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向节肥节水节药、高产优质多抗、全程和全面机械化方向发展,高产稳产、抗性好的优质品种仍然受到市场青睐。种子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从种子供应商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变,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种植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一体化综合农业服务。种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优势资源进一步向龙头企业聚拢,一些有研发实力的大中型种子企业快速发展,形成强者更强的市场格局。

  2022年国家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种业政策持续利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新修订的《种子法》首次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全方位扩大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范围,大幅度提高侵权损害赔偿标准,进一步健全了激励种业原始创新的法律制度。新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大幅提高了对国家级稻、玉米品种的审定标准,引导培育突破性品种。新出台的《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审定标准》,预示着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发展生物育种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农业农村部启动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标本兼治打击违法行为,为净化种业市场、激励保护种业原始创新、促进种业振兴营造良好环境。

  2022年上半年,国家全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播种面积和产量,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国家进一步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春夏播主要农作物制种面积稳中有增,秋冬种作物制种落实面积好于去年秋季预期。国家继续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种粮补贴制度,加快粮食作物保险,切实保护农民种粮利益。报告期内,饲用玉米以及深加工玉米需求扩大,玉米商品粮价格上涨;小麦增产丰收,最低收购价小幅上升,商品粮价格同比上涨;稻谷最低收购价小幅上升,稻谷价格稳中有升。

  公司总部具有全国“育繁推一体化”生产经营资质,是中国种子行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单位。公司所属的种业公司中有5家是“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5家具有全国“育繁推一体化”生产经营资质。公司在产品研发、种子生产、品种及品牌推广、渠道建设、创新营销模式和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行业优势,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公司种业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前列。

  2022年上半年,受国际经济形势、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增加通胀压力,国际化肥市场供应收紧,化肥供需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全球粮食价格继续强势上行,全球海运费上涨,国外天然气等能源价格高位运行以及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等国家采取的制裁措施也造成全球肥料产能释放不达预期、进出口不畅,导致国内外化肥价格差异较大;国内钾肥进口依赖度高,俄乌冲突造成全球钾肥出口受限,全球钾肥供给出现较大缺口,国内外钾肥价格持续上涨,2022年钾肥进口大合同价格创历史新高;化肥供应趋紧,需求增加,国内化肥价格涨幅明显,复合肥生产成本增加。

  我国农业存在地少人多、粮食供需结构性不平衡等问题,化肥施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较大,为满足我国粮食有效安全供应、农副产品保障的需求,国内对绿色环保高效肥料市场的长期需求增大。

  公司所属的华垦公司,是国内拥有化肥进口经营权的四家公司之一,从事化肥进口贸易业务多年。在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进口贸易开展困难和化肥行业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华垦公司积极履行央企责任,克服多种不利因素,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强化服务巩固老客户,积极培育新客户,增加合作客户数量;发挥钾肥进口主渠道作用,全力保障国内钾肥保供稳价;丰富产品线,积极开发国际高品质绿色环保复合肥、新型特种肥、水溶肥、生物刺激素等肥料资源;加强专业化营销队伍建设,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加强重大贸易风险防范。近年来,华垦公司盈利水平逐渐提升,在行业内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在经历连续几年的低迷发展后,农药行业在深入改革和调整上更进一步。受管理新政、环保、安全重压、中美贸易摩擦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因素影响,部分农药企业将缺乏生存空间,中小产能企业出清加快,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但长期以来国内农药行业同质化严重,部分产品供需矛盾巨大的情况仍尚未改变。2022年上半年,国内大部分化工原材料价格一直维持高位运行,酰胺类除草剂市场整体走强。由于国家对农药行业在安全生产、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升级,农药原药和中间体在生产环节受环保管控、限产限量等因素导致开工不足,造成市场短缺使得上游酰胺类原药和中间体需求及价格上升。

  公司所属的河南农化以精细化工为主导,主要从事酰胺类除草剂原药、中间体以及喹草酸原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较大的酰胺类除草剂原药及中间体的生产企业之一。河南农化经过长期以来的环保投入和管理能力的提升,获得河南省重点行业环保绩效评级A级,企业绿色发展评价位列河南省农药行业第二名,第四轮清洁生产顺利通过濮阳市生态环境局验收,为企业满负荷稳定生产提供了保障。河南农化持续不断推进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打通了“硝化原材料-中间体-原药”上下游产业链条,使产品市场份额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发展战略目标开展经营管理。公司和各所属企业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开展了如下重点工作:

  在科技成果方面,2022年上半年公司2个品种通过审定,8个新品种完成公示,4个品种完成引种备案。15个品种申报新品种权保护,申请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公司被评为“北京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示范龙头企业”;“快速灌浆脱水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荣获江苏省农学会科技奖(技术创新奖)一等奖;“绿色优质广适玉米新品种邦玉339及其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荣获齐鲁农业科技奖二等奖;金香玉1号在扬州首届优质稻米评鉴推介活动中获适宜扬州炒饭大米金奖和扬州水稻“好品种”称号;金扬香米获扬州好大米特等奖。

  在技术攻关方面,报告期公司开展自主及合作研发项目共计38项,三大主粮作物联合攻关项目有序推进,“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种质资源创制与新品种选育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6个转基因品种申报全国种子双交会地展活动;搭载神舟十二、十三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107份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育种材料已全部返回并开展田间鉴定工作。

  在平台建设方面,公司所属山东中农天泰被认定为玉米育种技术与种质创新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地神被认定为河南省酿酒专用小麦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科企合作方面,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开展作物遗传育种博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5名技术骨干参加首届种业战略人才高级研修班并通过考核;持续推进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科企融合工作,从成果转化到联合申报项目,并探讨长效合作机制。

  公司所属河南农化坚持“价本利”理念,通过强化管理、环保提升保障企业满负荷稳定生产,同时优化生产工艺实现降本增效。公司所属河南地神小麦酒粮业务发展势头强劲,2022年上半年新增合作酒厂和有机基地认证面积,酒粮销售同比大幅增加。公司所属山西潞玉高粱酒粮业务采取自主流转和联合体合作等方式建设基地;同时通过流转土地,引进优势大豆品种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公司所属山东中农天泰在玉米种子业务方面拓展内蒙、新疆和陕西市场,新增客户渠道,销量同比大幅提升。公司所属锦绣华农被列为湖北省现代种业产业链重点企业,水稻品种虾稻1号、华香优228被纳入当地政府采购计划。公司所属湖北种子新开拓菲律宾市场,杂交水稻出口同比有所增长。公司所属甘肃兴达发挥基地优势,大幅提升所属企业的协同制种面积。公司所属华垦公司在钾肥进口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寻找货源,促进钾肥保供稳价,受到政府部门肯定。

  公司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制定修订了“三重一大”、落实董事会职权、研发人员激励等相应制度,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销存”业财一体化系统完成正式上线工作,进一步夯实业务管理基础。

  公司总部持续强化合规管理,印发合规手册,指导所属企业开展合规风险管控工作;制定《“合规管理强化年”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合规风险自查;与所属企业负责人签订《依法合规经营承诺书》,明确合规管理责任;开展重大风险评估,持续做好重大风险月度动态跟踪监控;组织开展违规挂靠综合整治、打击假冒国企、严肃财经纪律等专项工作。

  公司加强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化“三基”建设,加强基层企业党组织核心堡垒作用,持续开展所属企业党建考核工作,突出党建责任主线,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有机融合;组织开展一系列建功新时代技术竞赛活动,公司3名工匠人才及6项创新成果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首届大国工匠创新成果交流大会。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36.74亿元,负债总额13.57亿元,净资产23.17亿元,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36亿元,营业成本22.23亿元,净利润7536.02万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684.0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33.66%。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农作物种业属于长周期行业,受国家政策及产业环境影响较大。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但也面临土地租赁成本上涨、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以及种业市场对外开放给国内种企带来的冲击等行业政策风险。在新冠疫情影响和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的背景下,我国各大肥料进口的数量与同期相比呈下降趋势。国家对化肥经营权是否放宽和化肥价格的调节政策均给公司化肥业务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受国际经济形势、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化肥行业形势呈现国际化肥市场供应收紧、海内外化肥价格差异较大、钾肥价格创历史新高、国际肥料进出口贸易不畅、贸易风险可控性弱等态势。国家新环保法的实施,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得农药企业环保投入增加,生产成本提高。国家环保管控,造成部分农药企业停产限产,进而影响农药上下游企业的供需平衡。

  应对措施:对于种业业务,公司将打牢种质资源基础,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做强做优做大企业,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在关注供需关系宏观形势的同时,深入了解区域和细分市场的需求,继续探索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产业协同,发挥集团军优势,发挥渠道和队伍优势,抵御政策和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抢抓机遇、稳中求进,推进小麦、玉米、水稻品种优化和提升市场占有率,探索进入大豆种业市场;做好种子基地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新项目;重点拓展酒粮等专有品种粮业务,争创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于公司化肥业务,公司将积极开展国外优质资源的引进,继续丰富公司产品线,积极开发国际高品质绿色环保肥料,加快特种肥的推广;公司将继续加强重大贸易风险防范工作,在强化服务巩固老客户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客户,发挥钾肥进口主渠道作用,全力保障国内钾肥保供稳价。对于公司农药业务,一是认真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法,制定公司环境保护专项工作计划及责任制度;二是建立环保专项资金预算,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等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依法有序进行“三废”处置;三是合理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实行错峰生产,增加淡季储备,保证产量,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保证下游客户生产需求。

  异常气候、自然灾害发生对种子生产影响较大,对种子示范推广、种子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加工进度和成品质量、运输和服务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种子质量管控体系,优化品种结构;合理规划基地分布,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害能力;加强对作物和灾害的分类管理,针对常年多发风险,制定和落实相应防控预案;完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结合多年的生产经营经验,特别是在生产经营和推广方面,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提高应对能力,作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创新能力,公司面临品种更新换代慢,新品种研发存在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高、研发产品对环境变化适应性差,育种材料或目标不能有效契合市场快速变化需求,导致选育的品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不能实现投资回报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深入合作。广泛收集种质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研发部门与市场销售部门的对接,及时有效的根据市场反馈需求,调整研发的育种目标。通过持续提升科技研发水平,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公司由原来外延发展进入到内生外延并重发展的阶段。对并购企业的内部整合与融合是促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不能有效完成对所属企业的管控融合,可能会导致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无法实现。

  应对措施:公司以“双百行动”为契机,探索建立适应混合所有制特点的管控模式。全面推行用人机制改革,层层传导压力,强化执行力;公司总部有效发挥统筹和引领的作用,建立重点战略推动、研发体系建设、管理提升等方面的长效机制;通过推动战略“一盘棋”,加快公司总部及所属企业的全方位整合,尤其是推动科技研发、推广服务等协同提升工作。通过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挥出协同优势的乘积效应。

  公司控股子公司--河南农化及其所属子公司山东颖泰生产中使用的部分原料为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有害性物质,涉及到危险化工工艺,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废气排放物以及固废,存在因设备隐患或操作不当等原因而造成安全事故的风险,同时存在因“三废”处理难度大、泄漏等原因发生环保事件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责任书,落实安全环保的管理责任;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事故、环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现场管理,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全员安全环保意识,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环保技改投入,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及时更换老旧设备,完善“三废”处理装置,提升安全环保管理水平。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种业科技实力国内领先。公司拥有一支学历梯度合理的研发团队,北京研发总部下设大生态测试、常规育种、分子育种、生物信息、航天育种五个科研平台,设立了山西潞玉、湖北禾盛、河南地神、扬州现代等多个种业研究院,拥有科研平台资质37个。组织建设了大生态测试体系,获得农业农村部授予的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资格,提升了科技转化能力,支撑了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在孟加拉、印尼等多国建立了科研试验站,在巴基斯坦设立种子公司。公司构建了开放式的商业化育种模式,与数十家国内外知名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及一批拥有优势资源的育种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研发合作。

  2、已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优势产品群。公司小麦种子销售位于全国前列,拥有泛麦、扬麦、洛麦三大品种系列,弱筋小麦、旱地小麦品种研发能力全国领先。扬麦系列享有“南方麦王”美誉,泛麦8号小麦品种既是黄淮海区域的主导品种,又是酒用小麦优质原料。公司玉米种子业务随着中天308、潞玉1403、潞玉1525等一批玉米新品种持续推出,在黄淮海主产区已突显较强的后发优势;中垦玉22等多个早熟极早熟品种审定,推动公司东北玉米种子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在主产区常规籼稻种子经营规模领先,清两优1185、金香玉1号、虾稻1号等一批新品种审定推广,将有力支撑水稻种子业务稳健发展。

  3、公司具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拥有遍布全国的多级推广服务网络。公司所属华垦公司加快引进绿色高效的国际肥料产品,实施“种肥一体化”,通过推行“良种+良法”配套的科技服务,为公司产品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种业“走出去”的领军企业之一,公司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优异特色种质资源引进、农作物种子进出口、海外本土化育种、实施国际合作项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绩显著。

  4、拓展酒粮、弱筋小麦等专有品种粮的订单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公司以自有品种为核心,在国内优质产区建有有机或绿色生产基地,按种子的质量标准生产供应酒粮等专有品种粮,在市场中树立高品质品牌,也初步形成了“专有品种研发—农资一体化供应—规模化种植服务—订单收储—向粮食加工企业及酒厂定向供应”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公司因拥有较强的科技整合能力、品牌和资金实力,在进一步以品种为核心构建种业为链长的全产业链发展平台、推动转型升级上也有较强优势。

  5、以“双百行动”为契机,坚持业绩导向,公司全面推行用人机制改革,层层传导压力,强化执行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内生活力;公司总部围绕强化科技和经营工作,进行机构调整,有效地发挥统筹和引领的作用,在重点战略推动、研发体系建设、年轻干部培养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为公司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机会挖掘】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加仓“宁王”减持“锂王”,北向资金已连续四日净买入,青睐这些板块及个股(附最新动向)

  迄今为止,共9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4.45亿股,占流通A股43.70%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0.81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算法推荐专项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