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智能种植模式

2022-08-24

  “没想到蔬菜还可以这样种!智能感知、远程控制、无土栽培……这大棚太赞了,满满的科技感,跟我印象中的种植方式大不一样。这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既可以享受采摘的乐趣,又能参观现代化农业种植,下次还要带孩子来。”一位带孩子来平谷区沱沱工社体验生活的市民边采摘边兴奋地说。

  平谷区发挥生态涵养区优势,建设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打造农业中国芯,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向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转型升级,建设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广“智慧农场”等农业数字化场景应用。

  2021年以来,平谷区共打造4个设施智能化提升数字农业试点,除了沱沱工社,还有北京康安利丰农业有限公司、初心(北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互联农业大华山后北宫大桃基地。平谷区采用“4+47+4”试验模式,在4个试点基地内筛选47栋设施温室,选择茄果类蔬菜、叶菜类蔬菜、草莓和大桃4种作物,配备了作物生长监测、环境智能控制、智能采收称重、可视化管理等智能化设备,实现种植、农事、采收、远程管理等全过程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康安利丰管理人员表示:“通过不断升级,工人最终能够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蜕变为真正的现代化农业工人,让农业生产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

  为满足作物种植的个性化、高效化,工作人员在试点基地部署了基础型、提升型和示范型三个智能化设备梯度,探索适应作物最佳生产的智能化设备集成应用模式。并委托专业机构,对试验设计、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进行全程跟踪评价和专业性评价,比较不同智能化设备组合在提质增产、节约人工、节约水肥等方面的效果差异,科学分析不同梯度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形成了数据支撑的精准化生产方式,达到“变经验为科学,化人工为自动”的效果。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智能化设备部署梯度的作物效益均有所提升:示范型提高20%—30%,提升型提高10%—20%,基础型提高5%—10%,为构建最优设施智能化提升模式提供了数字支撑。

  初心农业生态园区种植人员说:“以前种草莓,弯腰驼背,早起晚归,一天下来筋疲力尽。现在有了这些高科技,卷膜、卷被、水肥灌溉实现了自动操作,特别是卷膜通风操作,几个按钮就能搞定。”

  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平谷区按照“三强化”工作机制,即“强化调试优化运行要求、强化结算评审、强化建成后应用效果评估”,加大对奖补资金精细化管理力度,首次对奖补项目开展结算评审,并根据结算评审结果按照比例兑付奖励资金。届时,小规模试验见效后,将引导社会资金自主投入智能化提升,放大财政资金效用。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科学试验示范,总结出适应区域发展的最优设施智能化提升模式,为设施农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首都‘菜篮子’稳产保供提供重要支撑。”平谷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