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保产 改良作物品种至关重要

2022-08-28

  肆虐我国华北大部分地区的旱情终于得到了缓解。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2月17日宣布,延续100多天的北方冬麦区严重旱情出现重大转折,受旱面积已降至多年同期平均水平。

  然而,今年的旱情为什么会引起我们如此大的惊恐?我们是否已经有了足够的准备来应对未来可能再次出现的旱情?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旱灾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导致粮食产量的大幅降低。如果能对作物,尤其是北方普遍种植的小麦品种的抗旱性予以足够的关注,降低小麦产量与旱情的关联程度,则将从根本上解决旱灾隐患。

  日前,北京市农科院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昌平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国内外在抗旱小麦品种培育方面一直都很重视,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如能加以推广实施,将对抵御旱灾产生良好效果。

  赵昌平介绍,一般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是小麦的高产、稳产问题,而小麦品种的抗旱性也属于高产稳产问题,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小麦是世界范围内种植面积最广、种植条件差异最大的粮食作物,由于各地水资源的不平衡及季节性差异,选育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一直是国际上小麦品种选育和改良的主要目标。

  进入21世纪,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以及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为代表的小麦研究优势国家或组织,十分重视小麦抗旱节水育种研究,选育出一批适应本地区抗旱节水品种,在小麦生产上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技术上已广泛应用了现代转基因技术加速抗旱小麦新品种选育。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2.5%,主要分布在昆仑山脉、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大致包括了我国北方的16个省(市、区)的741个县,这一地区也是我国小麦主产区。降雨偏少,水资源严重不足,是制约我国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

  据赵昌平介绍,“十五”以来,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全面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益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针的指导下,各地也对小麦抗旱节水品种的研究和选育越来越重视。为加速抗旱小麦新品种的选育速度和水平,各主产区设立了小麦抗旱节水品种区域试验网,在“十一五”农作物转基因重大专项中将抗旱转基因小麦列为重要内容,对近期新选育出的一批适宜不同生态区的抗旱节水品种正在给予大面积推广应用,如洛旱2号、郑旱1号、中旱110、京冬20等。

  赵昌平告诉记者,北部冬麦区是我国小麦常年旱情最严重的小麦产区,高产优质抗旱育种一直以来都是北京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常规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多种育种途径,广泛开展了以小麦高产、优质、抗旱、抗病为目标的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工作,在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近年来,小麦中心育成了节水抗旱新品种京麦7号和京冬20等,这些品种抗旱、抗寒性突出,在节水30%~50%的栽培条件下,亩产可达到350公斤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10%~15%。小麦抗旱新品种创制已为我国北部冬麦区的小麦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除抗旱品种外,小麦中心作为我国北部冬麦区小麦遗传育种的优势单位,近年来还选育出一批适合于不同类型地区和条件下推广应用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

  比如强筋型面包专用小麦京花9号,该品种经国家审定,达到国家一级强筋麦标准,为优质专用面包小麦,产量潜力450~500公斤/亩,以优质麦收购价高于普通小麦0.40元/公斤计算,每亩可新增产值约160元。

  在良种推广方面,小麦中心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长期以来一直为我国北部冬麦区的主栽品种,年推广应用面积达1000万亩,主要推广应用区域为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晋中等北部冬麦区,近年来主要示范推广的小麦新品种有京冬12、京麦6、京花9号等,部分品种已作为各地良种补贴品种正快速推广应用于大面积生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为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北京杂交小麦工程研究中心以“科研单位+种业公司+种植大户”的小麦产业化模式,建立小麦籽种繁育推广体系:小麦中心提供高质量的小麦原种及技术支撑,种业公司组织种植户进行籽种生产并回收、销售,科研单位和公司共同组织新品种观摩展示、示范推广。同时加强与技术推广部门合作,在有关项目支持下,建立高标准示范展示田,向周边辐射推广新品种。通过培训和新品种宣传,农民自己留种、换种,推动了新品种推广。

  针对当前华北地区的旱情,赵昌平认为,随着气温的升高,华北地区小麦从南到北逐渐进入小麦返青期,这一时期是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今年旱情严重的情况下,应尽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科学抗旱,落实关键技术。农业科研人员要深入一线,搞好小麦苗情、墒情、虫情、灾情调查,认真抓好各项措施落实。

  二是在有水源条件的麦区,利用一切水利设施和设备,根据麦田苗情和墒情尽量扩大返青肥水的浇施比重。

  三是在无水源条件的麦区,贯彻以轧麦和搂麦为主,以减少土壤水分继续蒸发,保持底墒,缓解麦田旱情。

  四是结合浇水或降水,及时适量追施氮肥。促进次生根发出和春季分蘖增生,提高分蘖成穗率。

  五是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寒抗冻。针对今年旱寒叠加的特点,注意天气变化,作好应对“倒春寒”的准备,防止麦苗受冻。

  “这次华北旱情由于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对我国受旱区的小麦苗期生长肯定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赵昌平说:“不过,小麦是一种自身调节能力很强的作物,目前到小麦成熟还有三个多月的生长与调节期,只要通过选择科学的春季管理措施,可以将前期干旱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仍有希望夺取全国小麦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