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可信版权链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4-04-02

  9月15日上午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版权局)副部长翟德罡与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高凯,就可信版权链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合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开展“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重大文化工程专项,更好地以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由中宣部牵头,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具体承担,组织成员单位协同推进。可信版权链作为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版权局)主导的版权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历经6年建设完成,受到国内版权行业肯定,取得了较好成果。目前,已在全国建立由行业超级节点、城市节点和业务节点组成的可信版权链节点网络66个,示范项目超过200个,上链数字版权证书超过400万份,并于2022年1月成功入选中央网信办、中央宣传部等16部委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与可信版权链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采用可信版权链作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数字基础设施,与可信版权链互为共建、互联互通。其中,可信版权链平台成为国家文化大数据平台共建伙伴,承担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数字版权登记确权工作,是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独家合作的数字版权区块链平台;国家文化大数据平台成为可信版权链平台共建伙伴,承担文化大数据领域超级节点建设和运营工作,为可信版权链提供文化大数据资源,是可信版权链独家合作的文化大数据平台。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与可信版权链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标志着国家数字文化领域两个最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业务体系实现相互赋能,对于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打造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市版权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设情况。2017年,北京市版权局开始可信版权链前期调研与建设工作。2018年,正式启动版权链技术研发,申报了可信申报版权链3个核心专利,即:一种确权证书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系统(专利号:0.X),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证书管理方法和装置(专利号:6.8),一种证书的查询、验证方法和系统(专利号:3.8),成为数字版权和版权区块链的核心。2019年,可信版权链投入试运行,并列入国家科技部《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数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示范(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2020年,在北京服贸会上正式发布数字版权证书系统、版权链平台、“版权链-天平链”行政司法协同平台1.0版,并举办第一届可信版权链生态大会。2021年,在北京服贸会上举办第二届可信版权链生态大会,发布艺术品上链等28个应用示范项目,可信版权链上链作品登记证书达到234万件。2022年1月,可信版权链入选中央网信办等16部委“国家区块链+版权创新应用试点”。同年上半年,依托可信版权链,建立了以“版权链-天平链”行政司法协同机制为核心“e版权诉源共治体系”,荣获最高人民法院评选的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全国第一名,并在全国推广,可信版权链入选北京市十大公共服务平台。在2022年北京服贸会上,举办了第三届版权链生态大会,并发布“版权链-天平链”行政司法协同平台2.0版。截至2023年7月,已在全国建立由行业超级节点、城市节点和业务节点组成的可信版权链节点网络66个,示范项目超过200个,上链数字版权证书超过400万份。

  架构组成。可信版权链由版权证书链、版权交易链和版权保护链组成,是多链结构的产业公链、版权领域的可信数字基础设施,是全国首个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版权链。在北京市版权局指导下,由北京市版权保护中心、首都版权协会、北京文创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推出。其中,版权证书链是版权资产的价值存储网络,为著作权人提供版权资产数字化和数字版权资产上链服务,由版权行政管理部门签发的数字版权证书,是版权资产的可信价值载体和权益凭证,数字版权证书和作品登记材料,存储在证书链上;版权交易链是版权资产的价值交换网络,为著作权人提供可信数字版权交易服务。著作权人基于数字版权证书,开展著作权转让、许可、发行、交易和行权等业务。著作财产权发生转移之后,签发生成新的数字版权证书,连同交易凭证,存储在交易链上。版权保护链是版权资产的价值保护网络,为权利人维权提供可信侵权证据服务。版权监测机构对上链作品进行版权监测,产生的电子证据,存储在保护链上。